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/性插影院/亚洲视频不卡/麻豆电影观看

從“吃得飽”到“吃得好”——總書記眼中的“小康菜譜”

2020-5-28 18:01  |  作者:徐海知  |  來源:新華社


  柞水木耳炒云州黃花,德勝馬鈴薯配寧夏安格斯牛肉,配一碟盤州火腿,就一壺貴州“人民小酒”,飯后再吃點伊春藍莓,飲一杯安吉白茶……
  
  這幾年,習近平總書記無論到貧困地區考察調研,還是參加黨代會、全國兩會審議討論,總是特別關心特色農產品的產銷情況。
  
  可愛的網友們甚至用總書記調研過的農副產品,制作出一份“小康菜譜”。
  


  這不,今年兩會期間,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,習近平總書記又向費東斌代表詢問當地馬鈴薯種植與加工情況,關心復工復產和群眾增收。
  
  一份“小康菜譜”,蘊含著怎樣的情懷與方略?
  
  樸素的愿望
  
  播種在偏遠地區、養活著一方人的農作物、土特產,關系著脫貧攻堅大計,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內心深處的一個情結。
  
  前兩天,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,總書記回憶起當年艱苦的知青歲月。
  
  “我當了六七年農民,那個時候我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,你們覺得過什么樣的日子最好,具體目標是什么?”
  
  老百姓當時給了習近平3個答案:第一個目標,不再去要飯,能吃飽肚子,哪怕吃糠咽菜都行;第二個目標,就是吃高粱米、玉米面等純糧食;第三個目標,當時是高不可攀——“想吃細糧就吃細糧,還能經常吃肉”。
  
  從那時起,讓貧困地區的鄉親們“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”“飽餐一頓肉,并且經常吃上肉”,便成為青年習近平矢志奮斗的質樸心愿。
  


  5月23日上午,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,并參加聯組會,聽取意見和建議。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
  
  不變的情懷
  
  這份樸素的情結不斷生根發芽。
  
  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赴地方考察時,身影總會出現在大棚里、田梗上、秧苗間、牛舍旁,細察深問百姓“脫貧草”“致富寶”的生產、收入情況。
  


  2019年4月15日,習近平在重慶華溪村考察特色經濟作物帶動村民脫貧的情況。
  
  連續幾年,在黨和國家議政殿堂里,習近平總書記向遠道而來的基層代表問情況、碰對策。
  
  內蒙古馬鈴薯、新疆蘋果、青海拉面、贛南茶油……不時飄散的陣陣清香,充盈著對美好生活的信心與期盼。
  
  有一個場景令人難忘——
  
  “你的叫什么酒?”
  
  “巖博酒?!?/div>
  
  “白酒?多少度?價格怎么樣?”
  
  “對,白酒。我們的價格就是老百姓喝的,定位是‘人民小酒’?!?/div>
  
  “我是問價格多少?”
  
  “我們只賣99元?!?/div>
  
  “99元也不便宜了。不在于貴,太貴的酒反而不一定賣得好?!?/div>
  
  “謝謝總書記指導,我們一定按您的指示去做?!?/div>
  
  “這是市場問題,要按市場來。不能我一說你就按30賣了。”
  
  這是黨的十九大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同六盤水市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,在貴州代表團審議現場的一段對話??倳泴ω毨У貐^發展脫貧產業的關心關注溢于言表。
  
  多看一看,多問一問,茁壯成長的農作物、土特產,一點一點進入總書記心中的“小康菜譜”。樣式種類多了,老百姓能吃飽了,脫貧致富也有譜了。
  
  從“吃得飽”到“吃得好”
  
  當年在梁家河,習近平的愿望是讓鄉親們吃飽。如今,總書記牽掛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吃好。
  
  農作物、土特產是發展興旺的根基,它們收成好、銷路暢、賣點新,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,也才能從“吃得飽”邁向“吃得好”。
  
  如何培育發展這些小小的增長極,習近平總書記精心謀劃。
  
  “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,因地制宜,把種什么、養什么、從哪里增收想明白?!笨倳涢_出“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”的良方。
  
  一個地方的發展,關鍵在于找準路子、突出特色。欠發達地區抓發展,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做好特色文章,實現差異競爭、錯位發展。
  
  充分的“市場化”思路,本身就是一張致富牌。
  
  為黑龍江伊春藍莓產業把脈時,總書記說,“要高度重視研究市場規律……防止在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市場趨于飽和,影響可持續發展”;調研陜西志丹縣生產糜子酒時,習近平叮囑要注重打開市場;針對河北馬鈴薯的發展,總書記要求把它市場化、規?;l展起來……
  
  智能聯棟木耳大棚、馬鈴薯原種智能溫室、蔬菜智能溫控展示大棚……這些年,總書記察看了不少智能化農業基地,前不久還親自為柞水木耳直播“帶貨”。
  
  這一切就是希望產業扶貧沿著“新興業態”“現代高效農業”的路子,堅定不移地走下去。
  


  2020年4月20日,習近平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培訓中心,了解該村發展木耳產業情況。
  
  越拉越長的“小康菜譜”,飽含總書記對產業扶貧所傾注的心血;一件又一件發往全國各地的農特產品,記錄下鄉親們用辛勤揮別貧困的歷程,譜寫著產業扶貧的中國經驗。
  
  用一個支點撬動貧困的大山
  


  2020年5月11日,習近平考察山西大同市云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。
  
  每一幅宏偉藍圖,都要工筆描繪的細節;每一個燦爛夢想,都要照進現實的落點。
  
  用產業扶貧的杠桿,撬動貧困的大山,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深入思考和躬行實踐后得出的“制勝之道”。
  
  在習近平的“扶貧觀”里,務實、為民是核心。他說,扎扎實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、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。
  
  一杯清茶、一個蘋果、一棵蔬菜、一壺小酒……都落到了吃穿不愁的生活實際、點到了收入穩定的生活細處。
  
  透過“小康菜譜”,“作于細”而“成其大”的治國方略躍然眼前,而這背后的殷殷關切里,皆是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。
  
  “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,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。”
  
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——紅紅火火的“小康菜譜”,是這一歷史偉業的生動見證!
注: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,均為原作者的觀點。凡本網轉載的文章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文件資料,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。
0

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

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

上海文藝網客戶端
上海文藝網手機
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
責任編輯:沈彤
電話:021-61318509
郵箱:bjb@shwyw.com
廣告投放聯系方式:021-61318509 郵編: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
COPYRIGHT 2012-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。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,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。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、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。
地址: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-1 滬ICP備13019820號-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