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“雙11”期間,當人們沉浸在購物狂歡中時,駐澳門部隊凼仔營區的官兵們也收到了特殊的禮物——一封來自澳門的書信。
寄件人是年僅7歲的澳門小朋友甘啟廷,他在信中說,自己喜歡上了軍人,一到假期就打開電視看“真正男子漢”。而且,平時看的書、穿的衣服、玩的玩具都與軍人有關,鍛煉身體也都打軍體拳。他還說,長大后要去北京讀國防大學,進入部隊,成為一名真正的解放軍戰士。
“看到愛國愛澳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,并且生根發芽,我感到很欣慰,也很感動。”駐澳門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保衛處處長溫志中說。
文化是一種超越意識形態的文明傳承和歷史積淀。文化的力量最持久,文化的紐帶最強固,文化的認同是國家和民族認同最深沉的根基。澳門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,其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,做好文化交流交融,是駐澳門部隊的一項重要職責。
近年來,駐澳門部隊采取走出去、請進來等多種形式,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聯誼活動。官兵們走進學校、社團、社區,先后與澳門64所大中小學校、200多個街坊社團開展文化聯誼170余場次。他們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我軍先進軍事文化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,與澳門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感。
駐澳門部隊官兵創作的音畫紀實專題片《可愛的中國》《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國速度》《軍歌嘹亮》等作品,還實現了與澳門市民攜手創排節目、聯袂登臺演出。
“這些作品綜合運用音樂、歌舞、書畫、多媒體等表現手法,藝術化地展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輝煌史、新中國的建設發展史和我黨我軍的艱苦奮斗史,熱情歌頌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‘一國兩制’在澳門的成功實踐,以令人振奮的時代精神和核心價值觀,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。”溫志中表示。
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榮譽會長吳仕明在觀看了音畫舞蹈史詩《吉祥澳門》后激動地表示:“我在澳門生活83年,親歷了回歸帶來的巨大變化,看了這個作品,對國家、對民族、對澳門的前途更有信心了。”后來,吳仕明老人把《吉祥澳門》2800字的文學腳本創作成書法長卷,贈送駐澳門部隊永久收藏。
2017年2月,官兵們首次走進澳門大學,舉辦“中國故事”文化聯誼。作為那次活動的參與者,駐澳門部隊某保障隊中士管劉寒一開始十分擔心觀眾少導致“冷場”。然而,當舞臺大幕拉起的那一刻,他們驚呆了,禮堂里爆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,整個禮堂和走廊里都擠滿了觀眾。演出結束時,觀眾久久不愿離去,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一邊朝舞臺上的演員鞠躬,一邊不停地說:“謝謝你們!”
“我們的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,每一次聯誼活動都拉近了我們與澳門同胞的距離,如春風化雨般,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澳門同胞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。”管劉寒說。
溫志中介紹說,官兵們還建立了“鏡海之濱”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頭條等新媒體矩陣,微角度、多層次、高密度推送軍事文化內容,形成微滲透、全方位、立體式的傳播格局,增強了文化交流的靈活性、快捷性、滲透性。